3月30日下午,随着思茅区人民法院会议室内响起热烈的掌声,30名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郑重接过实习法官助理的工作证,标志着由思茅区人民法院与普洱学院政法学院联合开展的实习法官助理项目正式启动。23级法学学子作为首批入选该项目的实习生,将以"法院新兵"的身份开启为期一年的司法实践之旅。

启动仪式上,思茅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姚红艳介绍实习生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纪律要求。根据安排,实习生将分别派驻至民事审判庭、刑事审判庭、立案庭等业务部门,协助法官开展案件审查、文书起草、庭审记录等工作。随后普洱学院政法学院院长郭杰、党总支书记金晶向思茅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及法官助理颁发校外指导教师聘书。指导教师为实习同学佩戴实习法官助理工牌。


刘云秋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用坚定的声音道出同学们的心声:“我们会在法官老师的指导下,从整理卷宗中领悟程序正义,从旁听庭审中感受司法温度,从协助工作中体会法律人的责任担当”。民事审判庭刘思陶庭长作为校外指导教师代表发言。她希望同学们通过此次实践让同学们感受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具象化。


思茅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志华指出,实习法官助理项目是推动司法实践与法学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举措,是对于同学们而言的一段从课堂到法庭的跨越式成长,并对同学们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强化责任意识,高效完成辅助审判任务;二是严守司法纪律,维护法院权威;三是注重学用结合,提升综合能力。普洱学院政法学院郭杰院长感谢思茅区法院提供良好的司法实践平台并在致辞中谈到此次合作打破了传统实习的局限,开创了"学年制"学年制度实践新模式并强调该项目是深化法学教育改革、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实践,也要求实习生要把握好这次实践机会,在实务中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勤学习多思考,勤行动多求教并严守职业规范与维护法律权威,展现出政法学院学子优秀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精神风貌。

一年的实习不仅是职业技能的锻造,更是法治精神的传承。学院将持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扎实推进“以实践为导向”的法治人才培养目标,助力更多青年学子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锻造中,成长为既有专业底气、更怀民生温度的新时代司法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