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我校教师专著

作者: 时间:2016-03-14

 

 

1、    《拉祜族苦聪人:对哀牢山中部一个人群生活方式的研究》

罗承松 (作者)

本书主要收录了问题的缘起、田野点的选择、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的主要结论、生态环境、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植物资源、动物资源、人文资源等内容。

 

 

 

 

 

2、    《生态文学与文化》

薛敬梅 (作者)

本书讲述了“生态文学”的关键是“生态”。这个限定词的主要含义并不仅仅是指描写生态或描写自然,不是这么简单;而是指这类文学是“生态的”——具备生态思想和生态视角的。在对数千年生态思想

和数十年生态文学进行全面考察之后,可以得出这样一种判断:生态思想的核心是生态系统观、整体观和联系观,生态思想以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终极标准,而不是以人类或任何一个物种、任何一个局部的利益为价值判断的最高标准。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生态文学最基本的特质——生态文学是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文学,而不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人类的利益为价值判断之终极尺度的文学。生态文学以生态整体主义或生态整体观作为指导考察自然与人的关系,它对人类所有与自然有关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判断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即生态系统和谐、稳定和持续地自然存在。不把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中心、不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判断的终极尺度,并不意味着生态文学蔑视人类或者反人类;恰恰相反,生态灾难的恶果和生态危机的现实使生态文学家认识到,只有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根本前提和最高价值,人类才有可能真正有效地消除生态危机,而凡是有利于生态系统整体利益的,最终也一定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利益或根本利益。

 

 

 

 

 

3、《普洱文化通论》

李娅玲 (作者)

作者力求以清晰的历史理念、时代感悟和文化自觉。以广泛的视角和深入细致的切入点,系统梳理普洱文化的历史演变、全面盘点普洱文化的门类演进;揭示普洱文化的个性特征、地位和价值,考察社会转型中普洱文化的现代调适变迁与未来走向,以填补普洱文一化综合研究的一些空白。

《普洱文化通论》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这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的普洱区域文化论著。全书分为普洱文化的生态环境、普洱文化的孕育和滋生、普洱文化的发展和融合、历久弥芳的普洱茶文化、多元并存的宗教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和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一文学、艺术文化等七章。作者力求以清晰的历史理念、时代感悟和文化自觉。以广泛的视角和深入细致的切入点,系统梳理普洱文化的历史演变、全面盘点普洱文化的门类演进;揭示普洱文化的个性特征、地位和价值,考察社会转型中普洱文化的现代调适变迁与未来走向,以填补普洱文一化综合研究的一些空白。使生活在普洱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一定的“‘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费孝通语),让更多的人进一步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普洱。

4、《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

白应华 (作者)

本书分析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观和国情观,重点评价他们对于近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展示其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与实践。

 

 

 

 

5、《中国古典说服艺术》

     李亚宏(作者)

 

以流畅的文笔、翔实的资料、鲜活的案例,从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传播学等多种视角,分析和探究了说服这一人类交际行为,比较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古典说服理论,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当代说服学理论框架和体系,具有首创之功,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6、《佤族文化研究丛书》(3)

    左永平 (作者)

《佤族文化研究丛书(共3册)》包括《魂归人间》、《木鼓回归》和《佤族审美文化》3册,主要内容包括关于丧葬的一般概述,普洱地区少数民族丧葬文化,普洱地区少数民族丧葬文化的社会功能,普洱地区主工世居少数民族丧葬文化的个性特质研究等五章。佤族文化特质综论,万物有灵,魔巴制度,华夏倾向,文化引力,司岗里文化研究八章。佤族服饰与审美,佤族音乐与审美,佤族舞蹈与审美,佤族木雕与审美,佤族绘画与审美等八部分。

 

7、《佤族审美文化》

石磊 (作者)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佤族服饰与审美;佤族音乐与审美;佤族舞蹈与审美;佤族木雕与审美;佤族绘画与审美;佤族建筑与审美;佤族口头文学与审美;佤族酒、茶文化与审美。

 

8、《清代普洱府志选注》

   邓启华 (作者)

本书选注内容以光绪《普洱府志》为主,兼取道光《普洱府志》为参证。包括天文志、地理志、建建置志、食货志、学校志、武备志、南蛮志(种人志)、艺文志8个部分

 

版权所有 © 普洱学院 2013 Puer University 网址:www.peuni.cn